《百家讲坛》特聘讲师、国家名老中医翟双庆教授 3月5日首诊东城中医医院

2024-02-28 21:0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159

《百家讲坛》特聘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国家名老中医翟双庆教授,3月5日首诊东城中医医院,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翟双庆,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王玉川先生及全国名老中医、《内经》临床大家王洪图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王玉川名医工作站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医教育》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主要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级、部局级课题10余项,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十三五"规划教材《难经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及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研究方向:

《内经》理论体系研究、《内经》藏象理论研究、《内经》五脏藏神研究等。

擅长治疗:

运用中药治疗精神、神经、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等内科疑难杂病,如:癫痫、顽固性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

翟双庆《内经论六淫致病》

《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2月13日第5版刊登翟双庆的文章:《内经论六淫致病》,节选如下: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的描述。一般来说,自然界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寒热燥湿风的太过伤人便是六淫邪气。风气太过,可导致多种以动摇为特征的病证,如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燥邪太过,则津液干涸,导致孔窍皮毛干燥,尿少便干;火热太过,可引起营气壅滞肉理,聚为痈疡红肿;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而致泄泻稀溏,故濡泻又称湿泻。

首先,“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提出了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的病证。风热燥寒湿本是自然界气候变化要素,其太过各有征象,而其致病则显示相应病象。这里的动、肿、干、浮、濡泻就是其相应的病象。其次,根据病象,探求病因病理,即提出了病因辨证的观点,这对临床分析病机以及确立治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病因辨证的要点,强调的病因不仅仅是外界的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即六淫,而且还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类似寒热燥湿风的病因病理,故又称“内生六气”,后世称之为“六气为病”的病机学说。如将动摇振颤等症状视为内风之象,将津液干涸的表现归为内燥所生等,均是对原文的运用。当然,临床上对病象的判断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风胜则动”为例,其“动”象的判断,主要遵循两点:一是“不动而动”,即人体正常无动象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动象,如筋肉跳动、面肌抽动等;二是“动而太过”,即人体正常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太过的动象,如头部摇动、四肢抽搐痉挛、四肢震颤、哮喘等。上述异常动象即可从风考虑。又如燥的判断,以孔窍皮毛干燥、皮肤皲裂、口干舌燥、尿少便干为主,但热象不明显,即无尿黄、痰黄、舌红苔黄等症,否则就应从热伤津液来考虑,而并非属燥。

最后,根据病因,审因论治,正所谓“治病求本”。这里应注意的是,当分清病因属外还是属内,因属六淫的治疗方法与“内生六气”的治法是不同的。如属外风所致的咽痒、阵发性咳嗽,当以发散外风为主;而属内风所致的哮喘咳嗽,则当以平肝熄风为要。在此基础上再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而燥属秋季主气,五行为金,气主收降,燥的病象是由气机收降失常,津液不布所致,故应用辛苦温之品以发散,《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则是很好的治疗指南,临床用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杏仁、生姜、橘皮等)、桑杏汤(桑叶、杏仁、豆豉、浙贝、沙参、栀子皮、梨皮)治燥也正是其运用。至于内燥的治疗,则应根据症状,辨别脏腑,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综合热讯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