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易山云:百人受益中医外治 不手术消痔除瘘

2023-11-18 19:0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209

在中医流派百家争鸣的岁月里,巴蜀之地曾经涌现出过许多的中医名家,涪翁妙手施针功甚伟、唐慎微融汇百家著本草、杨子健精通妇儿创新法、田锡草药酿酒得良“曲”......在这个中医盛世中,巴蜀的中医世家延续数代而不衰,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独门绝技”。其中,易家尤以诊治肛肠疾病而突出。二十七代六百余年,易氏中医的传人们在中医诊治肛肠疾病领域演绎着易氏的家族传奇。



上承医家济世风范 下延医者医术仁心

明洪武年间的天府之国-四川南充,气候所致居民湿热风燥者居多,痔疮较多,当地名医易公兴祖,在行医多年的过程中发现以清热润燥的中药研磨涂抹于患处,可达到收敛痔疮、去腐生肌的作用,一时间百姓传颂,其法还被收录至《外科启玄》中,“易氏中医外治法”也就此开创。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易氏中医肛肠外治法代代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改良择药、膏粉工艺、用法用量以及配合的内调之法等。至新中国成立,第二十六代易氏中医传承人、川北医学院肛肠科主任易心祝先生在易氏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完善了肛肠疾病指检技术等,使得这套疗法体系更具完整性。

时至今日,“易氏中医肛肠外治法”已传至二十七代,由东城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易山云接过祖辈衣钵。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易山云,至今已从事中医肛肠疾病治疗工作逾40年。长期身居西北的他四处游历,大隐于市井,悬壶于民间,至今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还有人时常提起他的传奇。作为易氏中医的继承人,易山云一生都在践行行医为善的人生理想,深藏功与名。



外科之法 最重外治

提起肛肠疾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痔疮,但是仅次于痔疮发病率的肛瘘,似乎大家对它知之甚少。但是它带给患者的影响周期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损耗,可以说是都要高于痔疮。



面对患者的痛苦及殷切的希望,易山云表示肛瘘是易氏中医外治法的擅长领域,在这方面家族世代传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家学精髓基础上,遵循传统外治疗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生活习惯、治疗需求等,针对肛瘘总结了一套“内外兼修”的治疗体系。


  


指检   

易山云介绍,只有诊断准确,辨清病变部位,才能做到精准打击,所以作为诊治第一步的指检至关重要。易山云将易氏指检方法加以传承和发展,首先他会通过观察外口的数量、位置及距肛缘的距离初步判断肛瘘的走向和复杂性。进而选择敏锐灵活的食指由肛门深入约一寸,易山云介绍这里对医生经验及敏锐度有极高要求,对肛瘘患者指检时可以摸到肉中的硬结,进而发现患者肛瘘瘘管的主管道,并触清其范围、硬度、位置和有无脓血粘液,只有找到主线再顺藤摸瓜才可逐个击破。



探针   

因为肛瘘不只是一个瘘管,主管道还会生出许多旁支,进入支岔瘘管探寻时,手指无法进入更细微的环境,易山云为进一步明确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等,会选用柔韧性较好的银制探针,寻找瘘管的位置、走向和内口。



挂线   

易山云介绍,因为瘘管毒性较为顽固,所以治疗时以食指触及瘘道走势与内口所在位置,然后持探针由外口沿瘘道走势缓缓探入,至内口伸出,探针尖端用手指钩出肛门外,用药线结扎在探针头部,再慢慢的将探针由内口经瘘道退出外口,线也随之拉出,切开瘘管处的肛门皮肤、皮下组织及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然后将胶线两端合并拉紧,在靠近皮肤切口处用药线结扎在一起,根据药物偏性君臣佐使配伍后,每日将以全蝎、黄连、五倍子、冰片、大黄等药材制成粉末,通过探针引入挂线位置,逐渐化掉瘘管,使其化成脓水流出,从而蚀管、祛腐、提脓、生肌。



为避免毒邪蔓延,波及周围组织间隙,采用夏枯草、百部等配伍成“以毒攻毒”的箍围药敷贴创面,截毒消肿、润泽肌肤。



生肌收口   

当脓水将尽或腐肉已脱、新生出肉芽之时,易山云辅以生肌收口的白芷、白蜡、紫草、甘草、麻油等制成药膏外涂于患处,以促进其愈合。



扶正祛邪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肛瘘虽然发于局部,但是是在机体功能受损、脏腑功能失调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而导致。因此,外治之下,配合内服,易山云会根据患者创面恢复情况辨证开具口服中药,改善患者体质,促进恢复。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易氏中医”虽历经百年,但从未停止过创新发展的脚步,每一代人在祖辈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而作为第二十七代传承人的易山云,更将秉承家传,弘扬家风,助力更多肛肠疾病患者恢复健康。

温馨提示

我院现已开展肛肠疾病筛查活动

活动内容:肛肠科专家一对一指诊。

筛查疾病: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

筛查活动时间:每周四上午。

活动地点:东城中医医院407诊室。

参与方式:直接至诊室参与,或拨打010-64070199咨询预约。


责任编辑:综合热讯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