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孤岛”开始脱贫了

2020-10-22 14:2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143

尽管四面环水,出入都需乘船,但山西河曲娘娘滩村87岁的李顺奇仍然坚持住在这个黄河“孤岛”上。两个月前,普查人员进村重新核查了他的脱贫信息,一切都符合脱贫标准。



娘娘滩位于黄河中游。面积约 300 亩。最多有 120 多人住在那里。村民都姓李。去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1 万元。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今年不存在返贫风险。




历史上,这里曾是著名的“拉船村”。由于耕地不足,村民大多出海划船拉纤、运煤上流。




“这是上帝的生计”,出生于 1933 年的李顺琪说,以前除了种地,娘娘滩只有这样的生活方式。




种植用地相对稳定。娘娘滩号称有 996 亩耕地,但事实上没有固定数字。因为大部分土地都是“滩地”,一旦黄河洪水泛滥,亩数就会减少,水就会退去,河滩就会重新出现,土地就会更多。




李顺启说,滩地辛苦,产量不高。在地里干活时,人和骡子都要乘船去。即使在几百米外,也要扛一天的干粮,但亩产只有几百斤。




“一个船夫的饭局改变了他的生活。”村民们不得不冒险经营一艘船。




这是劳累而危险的职业,千百年来它曾经是黄河两岸的贫困象征。一艘装载几十吨的木船,四五个人都要把身体弓成“问号”,一路拉到包头,甚至更远的银川,装上货物,再回到下游。




无论是种田还是坐船,我们都摆脱不了祖辈传下来的贫穷日子。1980 年,一场冰灾迫使大多数村民搬上岸,划船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村里没有其他产业,村民们越来越穷。




“精准扶贫救了娘娘娘滩”,娘娘滩村主任李占春说,2014 年,村里共有 19 户贫困户 38 人。各项扶贫政策相继实施,全村 3 年脱贫。




李顺启就是最生动的例子。过去,他在黄河上跑了 20 多年,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现在他终于靠零花钱摆脱了贫困。他和妻子享受最低生活补贴、养老金和老年津贴,每年加起来高达 1.7 万元。去年,他住院花费 5000 多元,受益于医疗扶贫政策,最后只花了不到 300 元。他因病返贫已成为过去。




“白日送饭,也算是解困的好日子了。”白条斯理说。




51 岁的李焕明一家依靠生态扶贫和金融扶贫脱贫。现在,他成了一名护林员。当地政府帮他借了 5 万元投资一家酒庄,每年加起来能达到 11800 元。他说他本来想工作,找不到工作,但现在他一年四季都很忙。


image.png


不负责任,不负政策,不负帮助,不负监督。扶贫后,娘娘滩村仍享受各项扶贫政策,努力巩固扶贫成果。




河曲县扶贫办主任徐旺全说,河曲县 2018 年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扶贫工作并未放松。今年生态扶贫人工成本预计 1638 万元,光伏扶贫收入 4000 多万元。全县所有扶贫户都有帮扶措施。




“扶贫只是幸福的新起点。现在农村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已经建到县城边上,新移民村会更加生机勃勃,农民脱贫的日子只会更好。”。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