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布鞋:八十年坚守与传承

2020-10-21 17:36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53

我已经工作两个多月了,我做了2000多双布鞋,在过去的三天里我卖了20多双。


62岁的赖树芳,一个典型的四川西部女人。在一次采访中,她手里拿着厚厚的白布鞋底,在一次采访中,她把针头上下插在手里。


唐昌步鞋厂,由赖树芳创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皮都区唐昌镇站起村。


唐昌埠鞋看上去既朴素又平凡,但背后却是赖树芳家族几代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坚持。


鞋匠的女儿走进鞋厂


唐昌布鞋是川西毛边鞋的起源,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一所由数千只地布鞋组成的支派。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禁止老百姓穿靴子,于是数千只地布鞋就成了千千万万人的必需品,开始在人们中流行起来。成都庇县(现辟都区)生产数千层布鞋,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一般的边布鞋不同,发边缝眼布鞋在川西地区很受欢迎,鞋底鞋帮的生产工艺更为独特。这种羊毛布鞋的鞋底采用砂边处理,经久耐用。


赖树芳是个本地人。她的父亲赖学诚在1938年开始学习布鞋,那时他只有12岁。赖学诚于1952年进入固县鞋厂,1962年加入唐昌镇派贤鞋厂,担任布鞋技师。近半个世纪以来,赖学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飞针、裁剪、缝制,练成了数千层布鞋,同时也对制鞋有着深厚的感情。1980年,大女儿赖树芳高中毕业,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凭借她的智慧,她本可以去南方找工作,环游世界,赚了很多钱。但赖学诚对女儿说:"鞋匠的女儿,到鞋厂去。"做布鞋也需要文化,高中毕业,用料不多。


赖树芳就是这样走进鞋厂的。从加入集体企业到开办自己的工厂,已经过去了40年。


传统工艺是不能丢失的


赖淑芳刚进入工厂,被分成皮鞋组。厂长看到自己有两只手做布鞋,从小就向父亲学习,并安排她参加布鞋组。


做布鞋有三十多个工序,每一件都不容易,尤其是最后一双鞋,体力消耗很大,很快就把双手打得满是血泡,疼得难以忍受。赖淑芳咬紧牙关,把血泡磨成老茧。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查看资料,遇到困难,向你父亲请教。三年学徒满,赖树芳一直是溥县鞋厂优秀的技术人员,工厂竞争技术,打戒指,一定有她的出现。


赖树芳对制鞋的热情感染了两姐妹,他们分别于1987年和1988年进入溥县鞋厂,从此,三姐妹与布鞋制造了千丝万缕的纽带。


市场经济的兴衰,使三姐妹无法预料的是她们倾注了一大批辛勤的庇县制鞋厂,在1998年的改革和解体中,制鞋人员分流,下岗。


那时候,赖树芳只有四十岁,他的两个妹妹都三十多岁了。换个事业,这个年纪,这个年纪,你不可能饿着肚子。"一个朋友这样建议她,但赖树芳拒绝让步。制鞋早已融入她的生活。"到了晚上,只要你闭上眼睛,做几千双地板鞋,你的脑子里就会有一部电影,"她说。


赖树芳和父亲谈了很久。父女俩都认为,几千层布鞋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有发展潜力,关键在于如何挖掘。父亲泪流满面地说:"儿子,先人留下的宝藏,怎么才能破?


今夜,赖树芳不眠之夜,窗外满天星光,影响着她的思想。她认为,过去溥县鞋厂的生产过程,其实是半机械化的,全手工制作的数千只地板鞋在当地很少见到,传统的工艺几乎就失去了。如果我们遵循从选材到工艺的传统方法,我们能不能参与其中?


第二天,赖树芳和两个姐姐谈了谈。三人一起决定成立一家小工厂,做手工制鞋。一家人住的院子里有两间房供生产。在爆竹声中,唐昌布鞋厂诞生了。

image.png

从上门设摊,再到集市销售,再到镇上开店,唐昌鞋业稳步发展。起初,这些鞋主要是由当地老人买的,因为唐昌布鞋舒适透气,逐渐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甚至吸引了外宾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赖树芳注册了"唐昌"商标。在她看来,唐畅不仅是一个地名,也是中华民族的繁荣。


每个过程都不是草率的。


走进古色古香的唐昌布鞋店,两边的货架上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布鞋。唐昌有很多种布鞋,比如开槽鞋、松鞋、拖鞋、绣花鞋、绊鞋、懒鞋、膝鞋、运动鞋、窝鞋等等。赖树芳介绍说。从店里走就是制鞋的地方。"手工布鞋有30多个大工序和100多个小工序,每个工序都不能粗心大意。


做布鞋的第一步是做布壳。”布壳的选材非常严格。我们都用纯棉和白布。”赖淑芳说,一位师傅拿出一堆白布卷,放进一池白花里。”灰布需要浸泡10小时,然后取出晾干。时间必须足够,否则鞋子会变形。”




下一步,开始做粘合剂-传统面粉糊。”这是特殊的面粉,没有添加剂,”她说,抓起一把白粉,倒进热水里。搅拌时水温必须保持在85℃。如果温度高于这个温度,面粉就太熟了,附着力不强;如果温度较低,面糊一出生就会发酸。”新工人进厂,这些关键环节,赖淑芳必须手把手地教。通常在生产中,大多数都是自己操作的。




刷糊、粘鞋底,看似简单,却很精致。莱淑芳拿起一把小刷子,把糊状物均匀地涂在一层布面上,使膏体不留痕迹地渗入布层。”布面不能留糊,可以平粘,否则鞋底会凹凸不平。”布壳要紧紧绷紧。如果不紧,就会起泡,鞋子就会变形。将布壳敲打后,在充足的阳光下晾干,然后切成所需的形状,制成鞋面和鞋底。




赖淑芳说,做鞋底是唐昌布鞋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鞋底由厅底(即鞋垫)、盖板、布壳等组成,厅底是一层用优质白棉包裹的棉,具有吸湿、减震的作用。采用盖板和多层布壳构成鞋底。修边后锤击,使布壳内的浆糊完全分离,降低鞋底硬度。经找鞋工序后,对鞋底进行最后一只鞋、烘干定型、砂边、切边等工序,制成一双千层底羊毛边鞋。这种布鞋穿着舒适,具有保暖、透气、耐磨的优点。


image.png


很多人喜欢手工布鞋。”没有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唐昌布鞋,“回顾20多年的创业经历,莱淑芳感触颇深。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位摄影师。他叫周杰伦。2013年7月,周杰参观唐昌布鞋厂,三姐妹对传统布鞋制作工艺的坚持深深打动了他。他用镜头记录了布鞋的制作过程和工匠们的聪明才智,拍了好几年。”你必须坚持下去,把唐昌鞋厂做大,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周杰的话感动和鼓励了赖淑芳。2015 年,塘场镇政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为唐昌布鞋申遗。赖淑芳很高兴,但面对申请世界遗产所需的材料清单,她又担心起来。申报需要提供不同季节布鞋生产过程的照片。她手里一个也没有。情急之下,赖淑芳想起了周杰。周杰在一通电话后承诺全力支持。他很快就到了塘场镇,从填表到准备照片,一切都是自己干的。




经过多方努力,唐昌布鞋于 2015 年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 年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 年,郫都区与塘场镇政府共建的塘场布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落成。博物馆介绍了唐昌布鞋的历史沿革、生产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示了赖淑芳制作的几双布鞋样品。




天府古镇联盟特色产品博览会、成都国际旅游生活周、四川农业博览会自 2016 年以来,唐昌布鞋出现在政府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中,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 年,唐昌布鞋走进了沾旗村“村十八坊”特色商业街。在宽敞的车间里,顾客不仅可以买到布鞋,还可以观看和体验传统的布鞋生产工艺。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赖淑芳也担心:等她老了,谁会继承唐昌布鞋?她想动员儿子艾鹏回来接班,但他在国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愿意吗?她试探性地问,但她儿子欣然同意了。”工厂里不乏技术工人,唐昌布鞋也缺少传承人。我从小穿着唐昌布鞋长大。如果我不接手谁来接手?现在政府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昌布鞋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2015 年,艾鹏辞职回来继承赖淑芳的手艺。在学习布鞋生产技能的同时,他努力增加高档布鞋的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他通过实体店和网店把布鞋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使唐昌布鞋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赖淑芳和艾鹏做了很多创新尝试。例如,在布鞋生产中,增加了粘后跟处理,减少了鞋跟的磨损;与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冯桂英合作,推出了精美的手工蜀绣布鞋;并结合郫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城棕榈编织”开发出舒适轻便的手工棕榈编织布鞋。2019 年,唐昌布鞋产量将超过 1 万双,利润将达到 30 万元以上。




“很多顾客认得唐昌布鞋,一路来买。有些人几十年来都喜欢穿手工布鞋”,赖淑芳笑着说,每当想到这些事情,越是努力,就越觉得精力充沛。近两年来,已有 10 多名年轻人进厂学习制作布鞋。当地政府多次组织唐昌布鞋传承生产培训班。赖淑芳应邀讲课。一些残疾人在接受培训后也加入了布鞋厂。如今,唐昌布鞋的传统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郫都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今年 3 月,唐昌布鞋厂响应政府号召,如期复工。虽然疫情影响了销售,但赖淑芳并不慌张。”人们总是要穿鞋子。再说,喜欢手工布鞋的人真多!”她对唐昌布鞋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会努力改进和创新,推出更多新的布鞋款式,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唐昌布鞋。”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